天天体育直播

图片
首页/ 水利要闻 / 正文

打造“四横五纵”生态水系建设人水和谐“秦东水乡”

来源:渭南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17-09-01 08:38


(记者崔晓怡)渭南境内河流较多,自然水系发达,过境水量丰富,水资源配套工程初具规模,山水交相辉映,水文化内涵丰厚。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柔性治水、系统治水新思路,以率先建成“秦东水乡”为目标,全力打造“四横五纵”生态水系,掀起了治水兴水的新高潮。昨日,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喜迎党的十九大,建设‘三地一中心’,奋力实现追赶超越”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敏霄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水生态建设情况作新闻发布。
  ——水利建设继续保持了高位投入的良好态势。共争取中省水利资金58.5亿元,位列全省十地市之首。完成水利投资超过90亿元,开工建设或续建了一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
  ——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加大3个抽黄灌区的机泵设备改造力度,每年利用黄河客水5亿立方米。完成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了一批小型水源工程,全市新增恢复蓄水能力5000多万立方米。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全面推进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年节水7000多万立方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超过3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接近25亿多立方米。
  ——基本建成了防洪保安工程和非工程体系。重点实施了备受全社会关注的渭河综合治理,自开工以来,工程进度和质量一直处于全省前列,在全省实现了堤防工程建设任务率先完成,堤顶道路率先通车。累计加宽加高渭河干流堤防168公里,新建并绿化堤顶道路159公里,建设入渭口交通桥12座,加固南山支流堤防53公里,南山支流防倒灌工程建成受益,二华应急蓄滞洪区也部分建成并发挥效益。渭河堤防城区段由5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标准,农防段堤防达到50年一遇标准,移民围堤由不足10年提高到30年一遇标准,形成了完善的防洪工程体系,为两岸群众居住安全、生产安全奠定了工程基础。同时,全市还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黄河雨林上延续建、黄河华原加高、潼河口控导工程,新修加固中小河流堤防85公里,完成了南北山塬沟壑区易发洪灾的66个重点村雨量监测设施建设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防汛指挥部与全市11个县(市、区)防汛指挥部和138个乡镇防汛视频会商,为沿岸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
  ——实现了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全覆盖。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投资8.2亿元,建成工程485处,解决了15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对临渭区渭北、大荔洛北、蒲城袁家坡、澄城温泉、合阳申都五大区域集中供水工程完成系统改造;依托渭北“380”岩溶水水源,新建了一批区域性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渭北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依托水库水源,建设了华阴孟塬、合阳项村、王村等供水工程,解决了沟壑沿岸群众的吃水问题。目前,全市农村群众基本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饮水安全标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并建成10个县(市、区)的水质检测中心,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实现了由解决饮水困难到全面提升水质标准的根本性转变。
  农业综合抗旱减灾能力显著提升。继续实施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大泵改造项目,累计衬砌干支渠350公里、改造各类渠系建筑物1800座,改造大型抽水泵站34座,工程设施安全运行能力,供水效率和抗旱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获得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奖励项目资金4亿元。整合农田水利项目,修复改造水源设施、机电设备、灌溉渠道,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79.5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20多万亩。面对每年发生的冬春连旱、夏季伏旱,全市各级水利部门科学调配水源,强化抗旱服务,累计完成抗旱灌溉面积5491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179万吨,挽回经济损失57亿元,以占全省设施面积五分之一的规模,完成了占全省三分之一的抗旱灌溉面积,东雷二期抽黄连年引水量、灌溉面积高居全省九大灌区之首。
  ——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速。依托渭河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滩区清障191万平方米,退耕还河还湿地2万亩,建设生态公园4处。在卤阳湖已建成生态景观水面1500亩,二华蓄滞洪区建成水面1.3万亩,渭南主城区生态景观湖面、大荔水城正在加紧建设。建成了潼关三河口生态公园、大荔同州湖、富平石川河、白水林皋湖、澄城西河等4个国家级、6个省级水利风景区和2个国家级、8个省级水保生态示范园。
  本场新闻发布及随后的访谈重点通报了我市依托境内天然河道水系发达,骨干灌排渠道纵横交错的优势,打造“四横五纵”的生态水系,在全省率先建成“秦东水乡”的思路、规划和进展情况。
  据介绍,渭南生态水系建设的基本框架为:一是依托境内天然河道水系发达、骨干灌排渠道纵横交错的优势,打造“四横五纵”的生态水系。二是利用丰富的客水资源,留住洪水资源,引水进城,建设渭南主城区和10个县城的城市水网和水面景观。三是利用渭北低洼易涝区的独特地形,着眼农村排涝,建设湖泊、涝池,恢复保护湿地资源。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一心沟通、四横五纵、湖池镶嵌、一环绕城”的水生态格局,逐步恢复和重塑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水润秦东、水美秦东、水富秦东”的目标。
  其中,“一心沟通”指以卤阳湖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的生态水系。“四横五纵”的“四横”指由南向北的二华夹槽排水干渠人工生态水系、渭河干流主轴线自然生态水系、东雷二期抽黄干渠至石川河人工生态水系、东雷抽黄扩灌渠道与石堡川水库灌溉渠道的人工生态水系;“五纵”指自东向西的黄河小北干流自然生态水系、黄河西岸黄金水道人工水系、洛河自然生态水系、卤阳湖南排干渠人工生态水系、石川河自然生态水系。“湖池镶嵌”指以湭河、薛峰、林皋、石堡川等中小型水库,东湖、西海、少华、太华、同州等湖泊,三河口、黄河滩区、卤阳湖等湿地,以及2000多座生态涝池共同构建的生态水系。“一环绕城”指在渭南主城区形成环形水网。
  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结合我市水系现状,规划近期建设的重点有五个:渭南城区环城水网:环城水网沿华山大街、渭清路、车雷大街、民生街布置。与湭河蓄水湖、东湖、西海、南湖、渭清湖、行政中心湖、渭北生态湖,以及渭河景观长廊共同形成“三横五纵七湖一廊”的水网系统,在渭南城区呈现“小水穿城、大水绕城、城中有湖、湖边有城、人在水边居、水从身边流”的水生态景观。卤阳湖湿地生态水系:这条水系是全省生态水系建设的重点,与西安市的渼陂湖、昆明池遥相辉映,共同构成渭河两岸三颗明珠。根据规划,从西向东建成天隐、天朝、天阳、天子、天卤、天骄6个湖泊,同时以6湖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连通洛西干渠、二期抽黄北干渠、石川河和顺阳河、渭河与洛河。建成后,水域面积达1.8万亩、生态湿地1.7万亩、湿地保护和产业区2.8万亩。为把卤阳湖开发区打造成生态航空城,提供优越的水生态环境。渭河主轴线生态水系:渭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按照“安澜渭河、生态渭河、人文渭河”的治理思路,构建南纳12条南山支流,北连卤阳湖湿地,融合农耕文明、水文化、休闲健身的生态廊道。二华夹槽生态水系:依托改造延伸现有二华干沟,连通渭南主城区水网、二华蓄滞洪区、渭河及南山支流,恢复重塑关中东部“汉漕运明渠”。黄河小北干流生态水系:结合沿线沿岸韩城龙门、合阳洽川、潼关古渡等自然人文景观,充分发挥黄河湿地、滩地资源优势,形成融防洪保安、现代农业、水产养殖、湿地保护、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水系。
  目前,渭河主轴线生态水系建设,已建成渭南城区渭河南北两岸、湭河入渭口、潼关三河口四个生态公园,总面积超过5000亩。湿地公园配备了体育、休闲和服务设施,全部对外开放;卤阳湖生态水系修复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天骄湖已经建成,天卤湖完成了主体工程的95%,形成生态景观水面1500亩;依托二华排水干沟和应急滞洪区的二华夹槽生态水系,已建成景观水面1.9万亩,周边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富平县的石川河生态水系建设,已经建成滨河公园、绿化广场和大型水面音乐喷泉等设施,占地总长2.2公里,景观水面450亩,生态景观绿化630亩,有效改善了区域人居环境;全市修复新建农村生态涝池530座,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工程。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践行柔性治水、建设关中水系方略,通过实施水源配置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河湖连通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水文化景观工程、海绵城市工程“六大工程”,推动加快秦东水系建设步伐,早日实现水润秦东、水富秦东、水美秦东。
  新闻链接:
  柔性治水、系统治水:是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建设关中水系时提出的新的治水思路。所谓“柔性治水”,就是指尊重江河流动的自然规律,根据自然地理条件、人文环境,注重发挥生态自然修复在水治理的作用,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工程措施进行治水的方式方法,达到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系统治水”就是按照聚集水、涵养水、用好水的要求,坚持防汛与分流相结合、疏浚与联通相结合、治污与湿地保护相结合,加强部门合作、区域协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打造一个多元互补、相互联通、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

?来源:渭南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