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渭南与水有着复杂的情结,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又为水所困、为水所害。千百年来滋养着渭南儿女的渭河,近20年来灾害频频,其中有10个年份成大灾,受灾人口达40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0亿元,尤其是“03-8”、“05-10”两次特大洪水给渭南人民造成的巨大伤痛至今仍历历在目。
渭南又是一座水资源较为充沛的城市,陕北、关中两大区域超过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的径水通过黄渭洛三河交汇渭南、汇聚渭南,沿黄渭洛三河有大面积湿地滩涂,依托这个资源,渭南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的宏伟目标。其中生态建设提出打造“关中水乡”,包括:治理渭河以及南山支流,确保安澜;打造黄河湿地,实施龙门至潼关段以芝川、洽川、三河口等为标志的百万亩水景湿地保护开发工程,提升经济和生态两大效益;兴水聚水,加快“太华湖”、“少华湖”、“卤阳湖”等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引水进城、活水兴城;实施“引黄入渭”、“引清济?”、大中型灌区续建改造等工程,有效扩大灌溉面积;抓好水污染治理,提高农村清洁用水入户率,解决好城乡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力争经过十年努力,根除水患、安澜惠民、实现人水和谐,把渭南打造成为产业发展更为科学、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的关中水乡。今年2月23日,陕西省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工作座谈会在渭南召开,之后出台了《陕西省关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努力打造关天战略门户、生态田园新城和东西合作高地、现代农业基地、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一个环境好、产业强、城镇靓、百姓富的新渭南,使之成为陕西的形象之门、开放之门和繁荣之门,为陕西省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也为关中水乡的实施创造了大好机遇。
近日,在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和渭南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的“渭南市关中水乡建设总体规划高层研讨会”上,渭南市主要领导说:“渭南将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完善和启动治水、兴水建设规划,通过十年努力,一个不是江南而胜似江南、天地人更加和谐的关中水乡必将出现在秦东大地!”
作为陕西乃至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东大门的渭南,正处于加快同步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实施“关中水乡”规划,将有效实现人水和谐、防洪安澜,满足经济社会用水需要、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抗旱减灾能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确保全省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在今后的十年,渭南将把关中水乡建设放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把总体规划与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陕晋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规划相衔接,与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宏伟蓝图相结合,与省委、省政府要求渭南建好陕西东大门的战略部署相融合,进一步明确关中水乡建设的目标定位、实现途径、板块特点、重点项目、扶持政策,使其成为一个符合市情水情实际、体现中省部署要求、凝聚全市人民意愿的智慧结晶和行动纲领。在实施中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以规划统筹项目,以项目实现规划”,按照《规划》提出的水资源配置、防洪保安、城乡供水、农田排灌、水保生态、水面景观六大工程,建立起与规划相配套的关中水乡建设项目库。充分发挥黄、渭、洛客水资源优势,加大洪水资源利用力度,实现对水资源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突出水面景观建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全面提升防洪保安、城乡供水、抗旱减灾等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支撑能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让水乡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使水资源开发利用造福全市人民,为全省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活力的陕西东大门!
六大工程 治水兴水
“关中水乡”建设规划包括水资源配置、防洪保安、城乡供水、农田排灌、水保生态、水面景观等6大项目。该规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渭南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实现人水和谐、防洪安澜、人居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水资源配置
新建渭南市抽黄供水、洛惠渠渠首加闸、洛河引干入支、石堡川水库补水、大夫峪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实施黄、渭、洛三河客水与石堡川水库等地表水源联网工程,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保护制度,基本建成水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统一配置体系,满足城乡居民饮水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用水需求。
●防洪保安
完成渭河综合整治和南山支流治理任务,建成“二华夹槽”应急蓄滞洪区,实施黄河小北干流、洛河及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立完善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构建综合防洪保安体系,主要河流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目标,沿河两岸、水库下游和南北山塬沟壑区100万群众彻底摆脱洪水威胁,实现防洪安澜,人水和谐。
●城乡供水
新建抽黄供水、洛惠渠渠首加闸等骨干水源工程,实施水源联网工程,年增供水能力3.2亿立方米,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扩建改造城镇供水管网,对大型区域性供水工程进行扩容改造,解决剩余116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提高城乡群众供水保障率和水质标准,实现城乡居民安全饮水全覆盖。
●农田排灌
完成8个省市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灌区末级渠系和易涝区排水设施改造任务,启动实施抽黄灌区扩灌工程,全市灌溉面积达到6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0万亩,构建农业高效抗旱减灾体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巩固渭南在全省最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地位。
●水保生态
以对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为核心,统筹兼顾渭、洛河滩涂地,“二华夹槽”的少华湖、方山湖、太华湖、柳叶湖、荷花湖及卤阳湖的天子湖、天卤湖、天骄湖周边湿地,韩城、富平、大荔等县城过境河滩涂地资源开发,形成面、片、点、线结合,水、草、树、花、鸟共存,让湿地资源在全市生态平衡中起到较大的作用。
●水面景观
充分发挥黄渭洛客水资源优势,科学利用雨洪资源,加大中水利用力度,综合开发滩涂,实施引水进城和蓄洪建湖,以城市风情体验和历史人文民俗、生态农业、治水文化展示为主题,建成乐天西湖、东湖公园、渭水生态园、乐天生态园、?河入渭湿地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形成水绕城郭、城水相依的水面景观。
专家观点
治水兴水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徐山林(省决咨委主任)
渭南市利用省政府全面治理渭河的重大机遇,大治水害,大兴水利,提出建设“关中水乡”的宏伟目标,这个决策很好。治水的目的是什么?是要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提高人民的幸福水平。治水的重点要放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确保防洪安澜;第二,要保障城乡饮水;第三,要提高农用灌溉面积;第四,要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这样才能达到综合治理的目标,才是真正美好的“关中水乡”。
以“水”为纲“乡”为基治水兴水活水
史鉴(省决咨委委员、原省水利厅总工)
打造关中水乡,必须以“水”为纲,治水、兴水、活水;亦必须以“乡”为基,小桥流水,乡在水边建,船在水上游,打造关中鱼米之乡,粮满囤,鱼满仓,在治水、兴水、活水方面做足文章。这一点也是为渭南战略定位的基础。
打造关中水乡,要把建设渭南现代农业基地作为重中之重。坚持“龙头引领、田园承载、品牌培育、科技服务”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做强“优质粮食、有机果品、设施蔬菜、现代畜牧”四大产业,真正成为全省的“粮仓、棉库、菜园子、果篮子和大厨房”。
明晰战略定位强化政策支持
苗金祥(省决咨委改革组组长、高级经济师)
“关中水乡”战略定位应为:西部一流生态水乡、国际山水旅游胜地、水资源综合保护利用示范区。在规划中应全力构建现代水利工程体系、农田排灌设施体系、山水旅游景区体系和宜居宜业城镇化体系。政策措施保障方面,建议要强化财税支持、金融促进、投融资鼓励、土地利用等方面政策。如,可设立“渭南关中水乡建设专项基金”,鼓励金融天天体育直播在渭南设立或迁入总部(区域总部)等。
把渭南建设成关天经济区最具魅力的生态宜居城市
陈志勤(省决咨委环保组组长、原省地矿厅副厅长、教授级高工)
规划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促进渭南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实现渭河防洪安澜,改善人居环境,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渭河是连接西安与渭南的纽带,渭南应该以面向西安、融入西安、服务西安为目标,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把渭南建设成关天经济区最具魅力的生态宜居城市和西安第二生活区。
向亲水、邻水、近水的“田园新城”转变
冉新权(省决咨委委员、原省环保局副局长)
渭南水的事情需要将建设滨河生态休闲走廊与打造关中水乡相关联、相衔接,在水的事业上要实现四种转变:从应急避险到造福民生、从水土保持到水土优化、从生态优先到生态增值、从渭南“大堡子”到亲水、邻水、近水的“田园新城”的转变;水乡建设要很好地统筹渭洛黄水资源、病险库加固、水源工程建设,要与灌区改造、九大林业生态工程相衔接,建设宜居、宜招商引资的大环境,巩固和发展关中大粮仓的地位,同时要树立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的“一举多得”的新构思。
借鉴先进经验推动城乡水利水务一体化
王韩民(水利部办公厅常务副主任)
这个规划展示着陕西渭南的水利事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春天,充分体现了保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思想,体现了陕西省关于渭南发展的战略定位,体现了渭南人民美好的建设生态家园的良好的愿景和愿望。
在实施中要充分考虑积极推进城乡水利水务一体化的问题。徐州的经验可以作为渭南学习的一个典范。过去徐州也是经济落后,水害不断,但是通过这几年的治理和改革,徐州市以水利为抓手,使水利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社会经济保持了非常良好的发展。所以说城乡水利水务一体化可以考虑作为这个规划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突破口。
打造关中水乡开创以环境优势著称的新境界
李骊明(省决咨委委员、西安市社科院副院长)
多年以来,在整个关中带形成了这样一种规律:“渭南不畅,秦中不爽;东府不治,关中多事”。该规划及建设项目对渭南形象是个颠覆性的重塑。能变水患为水利,渭南便最有可能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田园区和山水城市带,开创一个以环境优势著称的新境界,赢得历史发展的新机遇。秦东水景应当不同于江南水乡,渭南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资源厚重、川塬相接、山水互映,其民俗民风、建筑样态等,都可以作为景观要素被有机的纳入景观设计之中。
打造关中水乡,留住渭南的南山来水
党德才(省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水的问题始终是渭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事业中的一个难题,更是一个重点问题。
打造关中水乡,首先是留住渭南的南山来水。渭南南山支流水量比较大,但都集中在7-9月份,时间分布极不均匀。南山来水最大的特点是都是清水,没有被污染,可利用程度非常高,如果我们能够留住南山之水,不仅能解决渭南洪灾频发的问题,同时也是解决渭南下一步供水水源、城市用水水源的问题。南山来水留住了,很好地利用起来了,可以为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一些突出的水矛盾。
结合社会发展突出景观工程
张象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教授)
这个总体规划实际上是渭南市水利总体规划的一种体现,目标明确,蓝图宏伟,充分结合了社会发展的现实,对经济发展必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实施中一定要充分利用黄河、渭河、洛河等其他河流现有的水库、湿地、滩涂等水利资源,突出水环境建设方面的景观工程。水面景观工程必须要有宏伟的目标,不能在低档次上重复别的地方的景点,这样才能形成新的面貌,产生新的吸引力,创造新的带动力。
明确投资方向才能让规划顺利实施
李佩成(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博导)
该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展现了渭南市在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城乡引水、农田排灌、林业水保生态、水面景观等宏伟蓝图。
值得肯定的是该规划把重点放在防洪减灾工程建设、渭河及其支流的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城乡居民引水安全等方面,投资建设方向是正确的。已建成的部分工程有的已初见成效。渭南市贯彻中央及上级有关水利发展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在实施中把握先从重点投资方向入手,才能使该规划有效地实施下去。
开展水利投资,把资源开发和规划相结合
周孝德(西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博导)
渭南市关中水乡建设总体规划非常宏伟,对渭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非常美好的蓝图。规划要突出重点,比如说要着力解决在极端洪水和极端旱涝情况下怎么办?在规划里面一定要体现破解之法。资金问题是重点难题,建议渭南成立水利投资公司,充分发挥这个公司的投融资和资金运作机制,同时要把资源开发在规划中体现出来,盘活资源和增加融资同时发力,也能解决很多问题。
大手笔规划,考虑产业发展和百姓福祉
徐永田(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处长)
建议把该规划和渭南市“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该规划是一个大手笔,给人的感觉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所以说规划的有效时间不能太短。要仔细算水资源的账,把基础工作做细,还需要考虑渭南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福祉,统筹考虑,量力而行。
这样一个总体规划需要有很多的专项规划来支撑,尤其是要有项目的支撑,建成一些大的景观工程。同时要提早考虑将来的一些社会管理制度,后续如何管理,需要在规划里头考虑长效的运作和管理机制。
来源: 三秦都市报 西部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