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省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引导全省干部群众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力。放眼未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时隔一月,陕西进入两会时间。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关键之年,如何把握重大战略机遇,巩固拓展良好发展势头,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高质量成为新时代追赶超越的鲜明底色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年,陕西把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为全部工作的总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最鲜明的主题。首先要深刻把握新发展大逻辑,具体到榆林关键是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核心问题。其次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好生态安全边界,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做实基层社会治理。最后要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加大优质民生供给,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省人大代表、榆林市市长李春临说。
迈入“十四五”,榆林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李春临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表示,榆林将前瞻性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创新转型、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布局推进高效低碳技术攻关、中试及产业化工作,争取以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碳排放强度产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既高质量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又实现高端能化基地的清洁低碳发展。
让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为科教资源大省,创新驱动是陕西追赶超越的最大动力和最大潜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也是众多代表委员的共识。
“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科技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加快实现陕西科技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在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兰壮丽看来,现有许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后最终还是要实现产业化。为此,要着力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创新链“堵点”和产业链“痛点”,打造“两链”融通发展的闭环生态。
2020年,陕西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500亿元,科技创新已是陕西的新名片。兰壮丽表示,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一定要抓好企业这个创新主体,要持续发力,加快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对成长性好、创新潜能大的科研团队加大扶持力度,打通科研人员向创新型企业家转变的通道,催生一批创新型企业。
目光更多投向增加群众收入
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小小木耳,已发展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小木耳、大产业”成为陕西脱贫攻坚的耀眼名片,也让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应该把发展成果体现在群众的高品质生活上,而前提就是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省人大代表、柞水县杏坪镇云蒙村村委会副主任魏长芝说,“要把目光更多投向增加群众收入,特别是围绕脱贫攻坚中已经培育出的农业特色产业继续做文章,让类似的‘小木耳、大产业’等多起来、强起来,衔接好乡村振兴。”
“实现高质量发展,最主要是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带动更多人高质量就业。完善我省职业教育体系,启动本科、硕士职业教育试点,这也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保障高质量就业的需要。”省政协委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物与化工学院院长刘玉凤表示,应当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强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合力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从“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记者 周明 刘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