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投资1.59亿元建设的港口抽黄岳丰灌区正式投入运行,四级泵站昼夜不息地将黄河水引入渭河南岸,迎来高效灌溉的新时代。这一民生工程不仅破解了当地农业用水难题,更以科技赋能撬动了农业生产的全方位变革。
走进灌区农田作物长势喜人,昔日农户需要引地下水大水漫灌的景象已被整齐排列的滴灌带和喷灌设备取代。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不仅让每亩用水量减少近一半,更通过精准补水缓解了土壤板结和盐碱化。
【同期声】华阴农场 张建康:“原先浇地是三四十人上,现在用咱抽黄的水。带铺了以后用这个滴灌带。定好时间,24小时或48小时倒一下三通或四通阀门。节省了不少人力省钱省时省力。”
【同期声】华阴农场 董德龙:“ (十亩地)以前用咱这个大水漫灌,一亩地下来是四五十块钱,现在用咱这个引黄浇水,一亩地是20块钱。一茬省20块钱按一年的算的话。五茬子能省1000块钱费用。”
据灌区负责人介绍,黄河水经过零级站、港口一级站、花五二级站、东陈三级站共四级泵站过滤分离,水质清澈后,通过14公里渠道引入华阴,再由滴灌装置灌溉农田,让灌溉提质增效。
【同期声】渭南市港口抽黄工程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 雷宁阳:“渭河南岸农田控制面积6.27万亩,目前主要使用的滴灌和喷灌等方法,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有效缓解了土壤板结和盐碱化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计划向西再扩10万亩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黄河水的新动力。”